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视频丨说说我们的新焦煤(一)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启动国内大循环,首先就要找到可靠的货币发行锚,以对冲锚定外储的货币发行体系的顺周期风险。

所谓规范性,无非就是法治化、专业化、阳光化。在原理上讲,跟贴息有去无回的那几个点是一样的放大效应--贴息比如贴5个点就引致了把100%的资金引入这些我们要支持的小微企业这样的结果,那么这个5个点百分比的倒数,就是它放大的倍数,即5%的倒数是20,它就放大了20倍,有20倍规模的资金进入了想对商业性贷款给予引导而去支持的那个领域

视频丨说说我们的新焦煤(一)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地方的风险没能管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再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方面的工作确实面临不少挑战。2. 考虑借鉴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双峰模式,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适当分离。很多学术研究也得出近似的结论——严重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2. 金融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政府可以考虑给予金融监管部门一定的权限,由监管部门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

最典型的例子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银行的不良率当时超过30%,但没有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平稳过关,与上述两个法宝密切相关。如果一些政策性的金融任务确属必要,政府向金融机构和企业派出任务后应配套相应的后续机制,将来一旦出现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分担责任,不能把责任完全压到金融机构身上。美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发行国,通过货币紧缩应对通胀,其外部溢出效应令其他经济体治理通胀更加困难。

针对目前形势,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与宏观政策,着力提升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巩固近来宏观经济复苏转好态势,顺势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度。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及全球滞胀风险释放会抑制中国出口,考虑到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内需不足,近年外需对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因此尤其需要关注外需变动对中国的潜在不利影响。今年初以来,绝大部分G20成员经济体货币都不同程度贬值,贬幅最高的阿根廷和土耳其超过30%,最低的印尼4.1%,日元、英镑和欧元分别贬值21.3%、18.1%和14.3%。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俄罗斯则采取反制措施,天然气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疫情期间的经济运行与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呈现系统性反差,近年来经济增长特点之一是总需求偏弱,CPI受到机制性抑制,滞胀不太可能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三是美欧两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经济体,其通胀调整或滞胀展开如果诱致更为复杂的危机连带发生,可能会对中国逼近十万亿规模的对外金融资产造成减值风险。

视频丨说说我们的新焦煤(一)

去年俄乌关系紧张和今年乌克兰危机冲击天然气正常供应,对欧洲影响尤其大。再次,考虑到主要发达国家紧缩政策的全球影响,在G20等国际合作平台和IMF等国际机构督促发达国家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关注其负面溢出效应。然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只有在新兴经济体及其货币经过内外历练,具备替代条件后才能系统发生。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针对新的内外经济环境,在体制改革、宏调政策、对外开放等方面系统谋划必要调整创新,通过构建针对现实与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推动百年未有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全球经济良性发展的方向展开。

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环境下CPI均值甚至低于疫情前水平,与美西方大通胀形成鲜明反差。二是美元流动性紧缩会加剧一些经济基本面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国家主权债务偿付困难,中国作为部分国家的重要债权方,利益会受到相应影响。二是2021年全球通胀快速升温,以及美西方大通胀格局初步形成阶段。三是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通胀压力加剧,发达国家加码货币紧缩,治理通胀阶段。

天然气供给危机可能在今年冬季和明年才能达到顶点。虽然疫情期间经济增速回落,且今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中国凭借逆周期宏观调控工具较多与执行力较强的优势,仍有能力避免经济持续下滑与衰退前景。

视频丨说说我们的新焦煤(一)

9月16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 (Is a Global Recession Imminent?) 指出,随着多国央行纷纷加息,2023年可能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任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来源:中国日报 进入 卢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滞胀 。

通胀上升或缓慢回调与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组合的现象,提示大通胀治理可能导向滞胀局面的现实演变逻辑。2022年美西方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美国经济一、二季度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中国在相关环境和供大于求格局实质性转变之前难以发生严重通胀。目前美西方大通胀与滞胀风险,显示其依托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特权,过度刺激谋求增长的政策空间可能显著收窄,意味着美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前景进一步逼近。其次,要坚持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经济全球化方针,总结中国近十年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经验,就化解与中国债权利益关联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困难研究提出中国方案,为下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合作水平创造条件。尽管中国经济在可见未来遭遇典型滞胀可能性较小,但外部滞胀风险仍会带来冲击。

美联储今年3月以来激进加息,不仅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货币引入广泛贬值压力,而且导致包括欧元、英镑、日元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进口价格因贬值上升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治理通胀难度。中国出口在疫情期间逆势大幅增长,为满足全球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制造大国的独特全球地位。

2020年初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在疫情、政策与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范围经济供求关系格局与通胀形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一是疫情早期冲击导致通胀下跌、探底与低位企稳阶段另外,有了这么大的数据如何应用?如果获取了巨大数据不用,那就是巨大的浪费,能把它利用起来是最好的,这需要一整套的规划安排。

很多人将数字人民币的亮点放在碰碰付、双离线上,这并不准确。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总额中的占比就更低,很多人拥有的现金基本上不用。

如果数字人民币仅仅只能替代现金,投入巨大,产出可能并不理想,其推广使用就可能会遇到很大麻烦。中国如此庞大的支付用户,有庞大的交易量,如果都集中在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一个平台上,它的安全性是否可靠?是否需要运营服务商加入,实施分布式存储,共同配合、共同运行?数字人民币的确会改变人民币的表现形态和它深层次的运行模式,确实会带来很多挑战,这肯定是要经过充分测试,必须要很有把握才可以正式推广,否则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远离第三方的监管,其硬件和软件完全在民间流通使用,它完全可能被攻破,一旦被攻破就不是一笔钱只能单花的问题,就可能出现双花多花的问题,那问题就严重了。由此,货币就突破了现金的范畴,拓展出新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

在以黄金、青铜等金属铸币作为货币时,人们以为黄金、青铜等纸币就是货币。现在,货币(购买力)总量不仅包括流通中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支付机构的电子钱包等,所以现金、存款、电子钱包或者未来的数字钱包等,统统只是货币的表现形态,而不是货币本身。

千万不要把碰碰付当成是数字人民币未来一个很特殊的功能,说成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不能用,达不到这种水平,数字人民币能达到,这是不现实的。在这一点上如果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数字人民币的整个设计、理解和推广运行。

存款背后的货币与现金背后的货币是完全相同的,存款同样可以直接用于支付。谈到数字人民币,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位。

但现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大家会看到所有的商家和个人,你要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首先要下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APP,要用二代身份证和大陆的智能手机号码,才能下载和登录,然后在它的APP上列示的运营机构名单里面选择在哪家机构开立钱包。其实,贝壳、铸币、纸币等,都只是货币的一种表现形态,而不是货币本身。在数字人民币移动支付方式上,尽可能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没什么两样,大家能够很自然使用,不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建立使用习惯,那是最好的。所以,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测试、推广非常复杂,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我们来说,NFC的技术早就有了,但所有不是现金的业务,如果没有第三方参与监督,都存在很大风险。但是在货币摆脱金属本位制进入纯粹的信用货币体系后,货币更多的是由货币投放机构以增加信贷的方式投放的,是按照约定条件借出的,需要按照约定条件还本付息,而且可以直接转入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账户,而不需要投放现金。

就像现在银行的存款,没有合格司法机关授权、发出指令,个人的存款家属都不能看,这有一整套的管理规定。这里会产生的深刻变化是,人民银行可能由此会获取数字人民币所有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

现在依然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把货币说成是央行的信用或负债,是根本不成立的,理应彻底纠正。所以,在现有的试点过程中,都是比照人民币现金,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钱包一律免费、无息,而且还要尽可能对数字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给予匿名或隐私保护,并被不少人说成是只能用于替代人民币现金。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